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于2004年6月,前身是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简称“两课中心”)。学院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至1952年学校建校之初的马列主义教研室(部)和德育教研室(部),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已经成为了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成为了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的重要机构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西南财经大学全校本科学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承担着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的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任务,还承担着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的部分通识课程的教学任务。学院现有硕士、博士研究生近百人。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符合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学历层次较高,结构较为合理,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立场坚定的教师队伍。拥有专职教师27名,兼职教师29名,总人数56名。其中,拥有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24人;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20人,中级职称23人。学院以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来建设师资队伍,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政治坚定、师德高尚的教师骨干,多人次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学院正秉承“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财大精神,坚持“以理想之、以道德之、以纪律之、以文化之”的建院理念,围绕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的人才这一根本目标,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科研特色鲜明、学术水平省内领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基地。

历史沿革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有悠久而光荣的历史。从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四川财经学院1952年建校至今,承担本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任务的教学单位经历了三个各具特色的发展阶段,即由思想政治理论专门化教育阶段到综合性教育阶段的发展,再到更高水平的专门化教育的回归阶段。

第一阶段为1952年—1990年,思想政治理论专门化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本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由校内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共同承担,即马列主义教研室(部)和德育教研室(部),其中马列主义教研室(部)主要负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德育教育研究主要负责思想品德、法律知识、形势政策方面的教育。这是一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门化的阶段,这也是一个教学科研硕果累累的阶段,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先生,我校的一些知名教授如赵国良先生、何泽荣先生、郑景骥先生等都曾工作于本单位,德育教育部主任顾清泉先生曾获“教育部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第二阶段为1991年—2001年,思想政治理论综合性教育阶段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步伐,按照我校向多科型大学发展的战略思路,两室(部)中的马列主义教研部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系。该系除继续承担全校各层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外,还相继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本科专业。政治系以自身独特的多学科交融、复合型师资的学科、人才优势,为西南财经大学由单科型大学向多科型大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使自己的办学路径由思想政治理论专门化教育转向了综合性教育的轨道。

第三阶段为2001年至现在,思想政治理论专门化教育阶段随着我校由单科型大学向多科型大学转型的基本到位,特别是面对因高等教育大发展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更高要求,2001年11月,学校党委及时做出决策,将政治系中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骨干师资与德育教研室合并,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简称“两课”中心),作为本校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专门教学科研机构。为了更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鲜明标示,也为了方便对外交往,2004年6月,学校党委又做出决定,将“两课中心”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至此,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又在更高水平上、更高要求上实现了专门化教育的回归。